方法正确,事半功倍

添加时间:2010-07-10 14:06:08 分类:

    书法学习的进步程度,与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,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,我发现许多人在进行书法学习时,没有充分利用好字帖,学习方法也不正确,影响了学习的进步速度,例如:有的人练字时,把字帖打开,看一下子贴上的字即开始写,直到写了满满一张纸,还是最初看的那一眼,而字帖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示范作用,这样练字也只能叫做“抄字”。下面把利用字帖的方法进行阐述:


    (一)练眼:在习书的过程中,眼睛的作用非常重要,看帖是学习书法和临帖最重要的手段,练“眼”的方法主要是“看”,看的内容主要事先看字的笔画的写法、长短搭配、整体字形的外形特点等,做到心中有所看到的字的字形特点和书写方法,要眼识心记。古人也有“取古人之书而熟视之,闭目而索之,心中若有成字,然后举笔追之”的“练眼”说明。


    (二)练手:练手主要是练习手的表达能力,要把眼睛看到的、心理记住的字,用手主导笔去写出来,这也是手和眼的配合过程,如果看得不够细致,不够准确,手的表达能力再强也是徒劳。如果手的表现能力不强,眼睛观察的再仔细,也无济于事。


       刚开始练时,由于眼睛的观察能力差,看不准,一个字需要反复的“看”,才能看准确。而手的表达能力也是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,所以刚开始时,一个字可能要反复练习很多遍才能写得像,经过长时间的练习,手和眼的协调能力提高了,一个字可能练习几次就会很准确了。
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,有的人会感觉到,自己在练了一段时间的书法后,反而不如以前写的好了,并且感觉越写越不理想。到了这一阶段,可能有的人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书法的“料”,就选择了放弃,殊不知这正是学习书法进步的必经之路,没有这一阶段的考验是不可能有进步的。因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取决于学习书法的“练手”和“练眼”这两个过程,眼睛的观察能力强,手的表达能力弱时,会发现自己的字难看的现象,但往往只有眼睛的观察能力比手的书写表达能力强时,再加强手的表达能力,书法的学习才会有更快的提高,这也是书法的学习“高原反应”,学习每提高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反应。所以出现写字不如以前好、越看自己的字越难看的现象,是好现象,这说明自己的欣赏能力在提高,手的表达能力再加强一些,这是自己的字会有很大进步的过程。每一个书法家都会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不断的重复这一过程,而他的书法也会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,最后达到“人书俱老”的书法境界。


    (三)背帖:“练眼”“练手”的时间长了,眼睛一看,就会把字的运笔方法、结构特点、外形特征等记在心里,手也会很快表现出来。由于多次的重复练习,有时要写一个字,只要一想,就会把这个字形记起,手也能一下子表现出来。练的字多了,记得也多,到写一幅字时,不需要看字帖,也能写出和字帖上的字比较接近时,就是所说的“背帖”了。


      要想达到这一阶段,一定要记住,刚开始学习书法时要先选准一本字帖,认真练下去,不能随便更换。如果朝三暮四,今天看这本字帖好,练两天,明天看那本字帖好,又练两天,是很难达到“背帖”这一过程的。


    (四)博取:在能达到“背帖”这一阶段后,既可以进行博取的学习了,这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字帖都拿过来,进行研读,对每一字帖的长处进行领会,逐步融入到自己原先所学的那一本字帖的字中,取长补短,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。但是这一过程是非常难的,少则几年,多则几十年,这要看个人的学识及悟性。


    至于再度提高,则还要旁通绘画、音乐、文学等其它姐妹艺术,提高自己的学识、涵养,与书法相互补充、融合。因为一名书法家,不能只是看书写技能的高低,还要有全面的学识、修养。如写一幅书法对联,总不能一直拿别人的对联来写吧,要自己撰写对联,就必须要对对联的撰写格式、要求等的文学常识有所了解、掌握,再加上一些名言警句的充实和自己的切身体会等等因素辅助,才能撰写出一幅满意的对联。再如写诗文,总不能一直重复流传了几千年的唐诗、宋词吧,要不重复,就得自己有撰写诗文的能力。所以,全面的学识、修养是必须的,这也是学习书法能带动其它学科进步的一个原因吧!因为她必须有其它学科的互相带动、互相补充。